在人類文明向前演進的過程中,汽車制造生產史恰如一顆明珠般照耀了百年。
1913年,福特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條汽車裝配流水線,其以標準化、規模化生產推動汽車行業告別手工作坊,讓汽車從奢侈品變為普通家庭能夠承擔的交通工具。而福特T型車的轟鳴聲,也宣告了汽車制造第一次革命的到來。
半個多世紀后,豐田開創精益生產模式,通過“準時化生產”和“自動化”理念,實現了小批量、多品種的汽車制造,在保證效率的同時減少浪費,這一創新引領了汽車制造業的第二次革命。期間,豐田模式重塑了全球制造業格局。
然而,技術在進步、時代在演進、需求在更迭。

當下,新能源汽車浪潮席卷全球,面對消費者對個性化、智能化和多樣化的需求時,傳統制造模式柔性不足、研發與響應速度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短板逐漸顯現。與此同時,以用戶為中心、數據驅動、可實現快速定制與迭代的新型制造體系,正成為行業競爭的新焦點。
在此背景下,一直秉承“人民需要什么,就造什么”理念的上汽通用五菱,持續加大研發投入,在制造模式上取得突破,創造性地提出“智能島制造體系”,將汽車制造從“流水線”進化到“智能島”,從“串聯式”轉變為“并聯式”,實現了汽車制造模式的第三次革命性改變。
智能島制造體系,汽車制造新范式
上汽通用五菱智能島制造體系的優勢在于,它不僅僅是對生產線的技術升級,而是對整個汽車制造范式的重新定義。
智能島制造體系深度融合數字化、人工智能、5G、大數據、邊緣計算等前沿技術,將傳統制造的串聯式流水線解構為多個獨立的裝配島,實現工藝可解耦、產線可重構、產能自適應、數據可增值、系統可進化、模式可拓展六大創新,帶來重構生產工序的全柔性線上線下智造新體驗。
這種創新模式,使得島式智能工廠實現了行業領先的50%自動化率,車型兼容數量達到20個以上,制造效率提升30%、物流效率提升80%、100%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追溯等一系列突破性成就。
尤其是和傳統制造模式相比,上汽通用五菱的智能島制造體系呈現出明顯的代際優勢。

例如,福特模式雖實現了規模化生產,但流水線作業缺乏靈活性的短板正在新時代造車下捉襟見肘。相比之下,智能島則能在保持規模效益的同時實現個性化定制。其新建產線的周期從傳統模式的2年壓縮至1個月,新車型導入重復投資減少33%、周期縮短60%,真正實現了“規模個性化制造”。
與此同時,豐田模式自問世以來,解決了多品種、小批量的高效生產問題,但仍受制于工序線性排布和物理流水線的剛性約束,在面對個性化、快速迭代的電動化與智能化汽車市場需求時,逐漸顯露出柔性不足、響應速度有限等局限。五菱的智能島制造體系則在數字化、智能化、柔性化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突破,真正實現了“用戶定義汽車”的大規模定制化生產。
整體來看,五菱的智能島制造體系最核心的突破在于,它打破了“生產線”概念,代之以“制造島”網絡,每個島既獨立運作又協同互聯,形成了類似互聯網分布式節點式的生產架構。這種模式使得生產能力具備了類似計算機系統的“可擴展性”和“可重構性”,而這也是前兩代制造模式所不具備的。
智能島制造體系之所以能高效運行,離不開其核心“大腦”——EOAI(Excellence Oper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)大模型這一人工智能系統。

該系統實時處理島式工廠產生的海量數據信息,根據用戶實時的訂單進行智能排產,實現多品種的高柔性、高自動化、高效率、個性化裝配和大規模定制化生產。
值得一提的是,EOAI大模型不僅是生產調度中心,更是持續進化的數字智能體。它能通過不斷學習生產數據、質量數據、物流數據和用戶數據,使制造系統具備了自我優化、自我決策的能力,將傳統制造業的“經驗驅動”升級為“數據驅動”和“智能驅動”,而這正是智能島制造體系相比前兩代汽車制造模式的本質區別,也是其能引領汽車制造新范式的砝碼。
左手技術,右手戰略
五菱制造模式的創新性變革,離不開技術的全面支撐和戰略的高瞻遠矚。
其中,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為五菱智能島制造體系提供了關鍵技術保障,而和華為等行業重要伙伴的合作,則進一步推動了五菱向智能制造生態的轉型。
早在2022年,上汽通用五菱就牽頭成立的對標國家級高水平科研平臺——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,為五菱打造全球首個智能島制造體系提供技術、人才、供應鏈等全方位支撐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是目前新能源整車領域中唯一一個由企業(上汽通用五菱)主導的省部級實驗室,體現了五菱在研發體系構建上的前瞻性。

該實驗室由八大院士領銜,聯合超過90家高校、科研機構和產業鏈企業,建立了22個子實驗室,圍繞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卡脖子技術、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技術等開展研究,覆蓋市場用戶90%的用車場景。
目前,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已累計承擔國家及省部級課題99項,斬獲國際級獎項3項,國家級獎項13項,省部級獎項12項,參與國內外新能源汽車標準制定281份,斬獲專利超2500項。不僅為五菱提供技術支持,更為柳州乃至中國的新能源技術研究提供成功案例。
在自主研發的另一面,是五菱開放的合作戰略。9月6日,上汽通用五菱與華為舉行“三智”深化合作簽約儀式,全面升級戰略合作伙伴關系。雙方將在輔助駕駛、智能座艙、智能制造三方面深化合作,共同推動汽車產業智能化、網聯化高質量發展。
依托華為的高可靠生產網解決方案,島式工廠的各類生產裝備、裝配設施、大量機器人等高效協同運轉;以大數據、AI為技術手段,構建“數據-信息-價值”的數據賦能與增值體系,將生產運營指標和風險的總體態勢進行展現,實現動態感知、輔助決策和智能預警。

這一合作不僅體現了智能島制造體系的技術先進性,更彰顯了其作為開發、協同、智能的新制造生態的示范意義。它打破了傳統制造業的封閉邊界,展現出五菱在產業融合與模式創新方面的戰略決心。
不忘初心,五菱的制造革命
從被《福布斯》評為“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車”的五菱之光,到陪伴一代代奮斗者書寫創富故事的,再到開創A00級純電代步車市場的......不忘初心的五菱,已經將“神車”基因打造成一張品牌名片。
如今,面對汽車制造業的深刻變革,上汽通用五菱再次引領創新,推出“島式智造”新模式。這一制造體系的突破,正在成為五菱的第二張名片。
在技術革新的浪潮中,上汽通用五菱始終沒有忘記“人民需要什么,五菱就造什么”的初心。作為這一理念的堅定踐行者,五菱并未止步于總裝領域的成就。

在持續創新驅動下,五菱以島式智造模式為基石,成功將這一先進制造體系拓展到車身制造領域,打造出全球首創的車體柔性智能制造中心(BFIMC)。該中心在混線生產的兼容性、協同性和智能化方面達到了新高度,因為其解決的工藝瓶頸和制造難題更多。同時,憑借更高品質、更低成本和更快響應速度,BFIMC進一步賦能五菱為用戶提供更個性化、更高質價比的產品,凸顯其以用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。
這一創新不僅是技術的跨越,更是“人民五菱”使命與擔當的體現。
智能島制造體系的核心,是通過技術手段更精準地響應用戶需求:以個性化定制滿足多樣化需求,以高效生產控制成本和價格,以高質量制造保障產品可靠性,以快速響應機制適應市場變化。科技所帶來的普惠,正是五菱制造革命不忘初心的體現。
因此,五菱智能島制造體系不僅實現了技術升級,更實現了商業本質的回歸——真正以用戶為中心。傳統制造模式是“企業生產什么,用戶就買什么”,而智能島模式則是“用戶需要什么,企業就造什么”。這一轉變,是“人民需要什么,五菱就造什么”在智能制造時代的具體實踐,也是五菱用戶理念在新時代的深化。

可以說,五菱智能島制造體系的意義已超越企業層面,成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標桿,是我國從“制造大國”向“制造強國”邁進的關鍵一步。這一體系彰顯出中國企業不再局限于跟隨和模仿,而是展現出敢于創新、力爭引領的決心與能力。
尤其是當前車市波詭云譎與全球制造業競爭新格局下,五菱智能島制造體系為中國汽車工業乃至整個制造業提供了可借鑒、可復制、可推廣的轉型路徑。它充分表明,“中國智造”不僅能夠躋身世界先進水平,更有可能定義下一代制造范式。
總結:
從福特流水線到豐田精益生產,再到五菱智能島,汽車制造經歷了從標準化規模制造、精益柔性制造到島式智能制造的三次演進。每一次變革并非對過去的否定,而是在繼承中實現技術跨越。
智能島制造體系的優勢在于,融合了福特的高效規模與豐田的節約統一,并融入數字化、智能化技術,形成適應新時代的生產范式。上汽通用五菱通過這一體系,重構傳統汽車制造流程,實現全鏈路效能提升,展示出中國智造的新水平。
在智能制造的趨勢下,五菱智能島體現了創新勇氣與技術實力。它不僅推動中國汽車工業持續突破,也是“人民需要什么,五菱就造什么”理念在新時代的踐行。這一體系為中國汽車工業注入新動力,也為全球制造業轉型提供“中國方案”。
汽車制造的第三次變革正在發生。它源自中國,來自上汽通用五菱。隨著技術積累和產業升級的不斷深入,中國汽車工業也將駛向光明的未來。